四川省医学会关于召开“健康四川‘健康守门人’培育行动”的通知
各市(州)医学会、相关医疗单位、各位相关医务工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服务中心大局、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作用,在省委统战部、省卫生健康委、中华医学会指导下,澜之教育基金、四川省医学会、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四川省医师协会、四川省社区卫生协会联合发起健康四川“健康守门人”培育行动(以下简称培育行动),着力培养一批“扎根基层、医术精湛、服务群众”的青年乡村医生,助力乡村振兴和健康四川建设。
现将培育行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育目标
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四川知联会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范围内的青年乡村医生为重点,每年在全省选树培育100名健康四川“健康守门人”,持续推进实施,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二、组织机构
(一)指导单位:省委统战部、省卫生健康委、中华医学会。
(二)主办单位:澜之教育基金、四川省医学会、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四川省医师协会、四川省社区卫生协会。
(三)承办单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知识分子联谊会、四川省医学会全科医学专委会、四川省医学会公共卫生专委会。
(四)协办机构:各市(州)医学会。
三、培育对象
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一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青年乡村医生。
四、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
(2)无医疗事故及违纪记录。
(3)年龄≤45岁。
(4)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或尚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1年以上的乡村医生。
(二)优先条件(满足2项以上)
(1)2023-2024年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人员,以及2020年以来通过“免试政策”注册为乡村医生人员;
(2)辖区内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业的人员;
(3)在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同体建设地区和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对口帮扶区域(帮扶区域见附件1)执业的乡村医生;
(4)在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中表现突出;
(5)创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成效显著;
(6)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突发事件中表现优异。
五、实施办法及程序
推荐培育工作采取“个人申报、自下而上、逐级审核”的办法进行,并按照以下程序实施:
(一)培育对象名额分配
按照各市(州)乡村医生注册人数占全省总乡村医生注册人数比例分配培育对象名额(名额具体分配见附件2)。
(二)推荐申报阶段(6月1日-6月30日)
由各市(州)医学会根据申报条件及分配名额,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组织符合条件的人员填表申报(申报表见附件3)。由各市(州)医学会严格按照申报条件进行初审、遴选,推荐人选须在所在单位公示无异议后,向四川省医学会报送推荐材料(推荐材料加盖公章后发送至邮箱:xingyu.sc@qq.com)。
(三)省级审核阶段(7月1日-7月30日)
对上报的推荐人选,由四川省医学会组织专家审查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评审合格纳入培育范围。不符合标准的推荐人选,由相应市(州)医学会重新补报。
(四)培训实施阶段(8月11日-8月17日)
经培育基地办公室评审通过的人选,由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澜之教育基金会、四川省医学会、四川省医师协会、四川省社区卫生协会联合开展培训。
六、培训方式
培训以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需求设计课程,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
(一)理论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集中授课,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专业理论辅导,突出业务技能提升,尤其是针对乡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公共卫生服务、急救技能与外伤处理等专业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为学员提供全面的理论知识体系。
(二)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在模拟诊疗环境和乡村医疗卫生场景中进行实践锻炼,重点通过临床技能训练、病例讨论等方式,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配备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对学员进行针对性指导,确保培训效果。
(三)参观见学:依托省内红色教育基地、基层医疗卫生示范基地等,安排一定比例的红色实践教学、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典型案例考察研学,提升学员的政治素养、医学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七、培训考核
(一)理论考核:在培训结束后,组织闭卷理论考试,全面考察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60%。
(二)实践考核:进行实践操作考核,根据学员在实践培训中的表现和操作技能水平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40%。考核内容包括临床技能操作、病例分析、医患沟通等方面,由带教老师和专业评委进行现场评估。
(三)日常表现考核:对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作为培训考核的参考依据。对违反培训纪律的学员将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取消培训资格。
经培训考核合格,颁发健康四川“健康守门人”证书。
(四)优秀学员奖励:理论与实践考核前40名的学员获优秀学员证书并由澜之教育基金予以一定经费奖励。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健康四川“健康守门人”培育活动是落实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相关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激励基层卫生人员扎根基层、热心服务的重要举措。各市(州)医学会、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本次表扬活动的重要意义,确保及时报送推荐人选并按时完成年度培育行动。
(二)坚持标准,认真开展培育申报活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禁弄虚作假,真正培育一批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优秀乡村医生。
(三)广泛宣传,营造活动氛围。大力宣传健康四川“健康守门人”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贡献,讲好乡村医生服务群众健康、当好健康“守门人”的时代故事,不断增强乡村医生成就感、责任感、使命感,在全社会营造“关注乡村医疗卫生发展、关心乡村医生成长进步”良好氛围。
九、联系人
四川省医学会学术活动部
邢 煜 18081980664
何海扬 18081980781
附件1
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对口帮扶区域
市(州) |
具体村(镇) |
广安 |
五一村(武胜县) |
遂宁 |
海龙村(安居区) |
眉山 |
百家池村(青神县) |
彭州 |
湔江村(龙门山镇) |
德阳 |
红伏村(旌阳区) |
达州 |
乐云村(通川区) |
雅安 |
解放村(名山区) |
自贡 |
刘山村(沿滩区) |
巴中 |
双城村(平昌县) |
资阳 |
隆恩村(文化镇) |
南充 |
金山村(马鞍镇) |
附件2
各市(州)医学会分配名额
市(州)医学会 |
分配名额(名) |
成都市 |
7 |
自贡市 |
3 |
攀枝花市 |
1 |
泸州市 |
8 |
德阳市 |
4 |
绵阳市 |
5 |
广元市 |
3 |
遂宁市 |
5 |
内江市 |
6 |
乐山市 |
4 |
南充市 |
7 |
眉山市 |
4 |
宜宾市 |
8 |
广安市 |
5 |
达州市 |
7 |
雅安市 |
1 |
巴中市 |
6 |
资阳市 |
5 |
阿坝州 |
2 |
甘孜州 |
4 |
凉山州 |
6 |
附件3
健康四川“健康守门人”培育行动
推荐表
姓 名
单 位
填报时间:2025年 月
姓 名 |
|
性 别 |
|
贴照片处 |
|||||||
民 族 |
|
出生年月 |
|
||||||||
籍 贯 |
|
政治面貌 |
|
||||||||
推荐类别 |
|
联系电话 |
|
||||||||
职务(职称) |
|
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址 |
|
||||||||
学 历 学 位 |
全日制 教 育 |
|
毕业院校 系及专业 |
|
|||||||
在 职 教 育 |
|
毕业院校 系及专业 |
|
||||||||
取得执业资格 时 间 |
|
执业证号 |
|
||||||||
参加何种学术团体 任何职务 有何社会兼职 |
|
||||||||||
受过何种奖励
|
|
||||||||||
个人学习和工作简历 |
|||||||||||
起止时间 |
工作或学习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术专著、论文等出版、登载及获奖情况 |
|||||||||||
日期 |
专著、论文名称 |
出版、登载刊物名称 |
主持、参加、 独著、 |
获奖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要工作业绩 |
|||||||||||
本人签字:
年 月 日
|
|||||||||||
工作单位意见 |
负责人:
年 月 日 |
||||||||||
市(州)医学会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打印方式填写,数字统一使用阿拉伯数字。
二、填写内容必须准确,职务职称等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详细填写。
三、照片栏贴纸质小2寸白底免冠彩色照片一张;“推荐类别”一栏填写“健康守门人”。
四、“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址”一栏,在编在岗的人员填写工作单位,其他人员填写居住地址。
五、“主要工作业绩”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
六、此表上报纸质一式1份,规格为A4纸,双面打印,加盖骑缝章。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星狮路818号大合仓·星商界B区1栋3单元B805、B807
邮编:610043
• 党政办公室 028-86133365、028-86136746
• 学术活动与产业促进部 028-86134409、028-87795265
• 组织建设和会员服务部 028-86134971
• 政府事务部 028-87488091、028-86133120
•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部 028-86137141
• 预算财务部 028-85158501
• 学术交流中心 028-85895155
• 运动促进健康中心 028-87362882